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广东发布提醒
6月3日,抵制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学生近期,违规九游个别校外培训机构和教育自媒体鼓吹竞赛与学生评优、竞赛升学挂钩,活动大肆贩卖教育焦虑,广东违规开展相关培训。发布一些自媒体在网络上散布未经审批违规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提醒“华杯赛”“华数之星”等竞赛消息,并暗示该竞赛奖项作为小升初择校依据。抵制为此,学生广东省教育厅再次提醒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违规务必提高警惕,竞赛避免上当。活动
竞赛实行清单制管理
广东省教育厅表示,广东面向中小学生的发布九游竞赛活动实行清单制管理。
2022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公布了审核通过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点击跳转详细名单)。
2022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通知》,公布了审核通过的《2022-2025学年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竞赛活动名单》(点击跳转详细名单)。
广东省教育厅提醒广大家长注意: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的竞赛活动需要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
竞赛奖项均不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据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21号)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
此外,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11号)要求,中小学不能将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文化课考试结果、培训证书以及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
竞赛主体要明辨
广东省教育厅提出,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的组织主体(主办方)应为在国家编制部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及我省相关政策要求,竞赛各项工作由组织主体(主办方)及承办单位直接负责实施,不得进行委托、授权。主办单位不得以技术支持、战略合作等名义变相委托各类商业公司参与办赛。
竞赛不得违规收费
广东省教育厅明确,各竞赛主办单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任何单位、组织及个人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任何费用,做到“零收费”;不得指定参与竞赛活动时的交通、酒店、餐厅等配套服务;不得通过组织与竞赛关联的培训、游学、冬令营、夏令营等方式收取费用;不得推销资料、书籍、辅助工具、器材、材料等商品;不得借竞赛之名开展等级考试违规收取费用。
此外,有关公司和个人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违法违规竞赛培训报名收费信息,非法敛财,属违法违规行为,加重了学生负担,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
据悉,广东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竞赛的监管,严肃查处竞赛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作用,不盲目攀比,共同抵制未经审核违规开展的“黑竞赛”。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婷
- ·4月4日全国接待现场祭扫群众3302.61万人次
- ·一季度梅州已开业市级保险机构38家!农业险种增至41种,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69%
- ·以省级教研基地项目为抓手!多方共促梅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嘉城建设集团全资子公司与民营企业联合组建物业管理公司
- ·广东2025年春季高招录取今日结束,征集志愿共投出1.6万人
- ·梅州日报全媒体报道丰顺的广美学生乐做羊城“花花补丁”故事
- ·梅州新增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置在…
-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梅州开展专项行动,举报电话在此!
- ·广东清明期间大型祭扫活动秩序平稳!刑事治安警情、交通事故数双下降
- ·医生“坐镇”,助力脱“贫”!梅州举办2022年世界地贫日宣传活动
- ·锭子桥车站30日起暂停运营!别慌,还有这些出行渠道...
- ·最新!梅州发热门诊和核酸采样点公布
-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
- ·注意!梅州市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
- ·以省级教研基地项目为抓手!多方共促梅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 ·梅州将开展低速电动车综合治理行动!
- ·中方就美进一步加征50%关税追加提起诉讼
- ·一起欢庆五一!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汉乐汉曲”音乐会线上举行
- ·梅州市红十字会“救在身边”项目明日开启,一起用爱为生命助跑~
- ·“以旧换新”热起来!梅城“绿色消费”受青睐...
- ·微信开通已读功能?腾讯高管回应
- ·将好运传递!803万双色球彩票中奖者现身啦,彩票为14元的7+1复式投注票
- ·梅州日报全媒体报道丰顺的广美学生乐做羊城“花花补丁”故事
- ·一季度梅州已开业市级保险机构38家!农业险种增至41种,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69%
- ·降10℃!冬装别收!强冷空气+降雨马上到广东
- ·梅州税务之窗丨蕉岭税务量身定制“一区两园”税务服务体系:组合式税惠政策助企纾困